江西省武功山地質博物館建設設想
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李均輝
江西省武功山國家地質公園地學資源豐富,地質景觀優(yōu)美,武功山區(qū)域地質構造代表了揚子板塊與華夏板塊聚斂帶裂解、離散和碰撞、對接的地球歷史的三個特殊發(fā)展階段,是典型的花崗核雜巖伸展構造,具有全球性的對比意義,是一座天然地質博物館。
為更好地發(fā)掘、保護武功山地學資源,提升武功山旅游品位,向中外游客全面介紹武功山國家地質公園的地質景觀、地質科學史和其他自然與人文景觀,展現(xiàn)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以及發(fā)展歷史,進行地質科學和環(huán)保知識的教育,傳播地球科學知識,需要建立武功山地質博物館。通過武功山地質博物館,全面展示武功山花崗核雜巖構造及峰林地貌景觀的形成與演化過程,進行科普宣傳教育。
一、建筑地址與建設規(guī)模
武功山地質博物館擬建于武功山風景區(qū)中心,地點在石鼓寺廣場旁,距離武功山山門大約
地質博物館用地面積約
二、地質博物館建筑方案
武功山地質博物館是需要成為全面展示武功山花崗核雜巖構造及峰林地貌景觀的形成與演化研究、加強科普宣傳教育、展現(xiàn)地方文化、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博物館應能滿足博物館藏品保管、科學研究和陳列展覽等功能的需要,具備國內先進、一流的設備與管理條件。博物館應能成為武功山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成為體現(xiàn)現(xiàn)代化風景名勝區(qū)形象的標志性文化建筑。
博物館采取先進科技手段,以聲、光、電和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武功山地質景觀,如三維動畫演示地質景觀成因、地質圖、地質景觀分布與游覽路線分布、總體規(guī)劃等,模擬大陸板塊構造運動產生的過程,重要地質標本、全景立體模型,武功山地學研究的中外科學文獻,向游客提供影像播放和交互式查看等。博物館以其豐富的科學內涵、生動活潑的形式形象,將成為武功山重要的人文景點。
地質博物館免費向游客提供參觀。
地質博物館各部分面積分配如下:
大廳:
展示廳:
地學研究室:
培訓部:
游客服務部:150 m2
三、地質博物館展示方案
(一)大廳
1、地質公園全景立體模型:放大廳中央。水平比例尺:1∶10000,垂直比例尺1∶5000。
2、地質公園自然地理概況介紹牌:掛壁上。
3、地質公園建立過程介紹牌:掛壁上。
4、地質公園類型、位置、坐標、面積介紹牌:掛壁上。
5、地質公園歷史文化及社會經濟概況介紹牌:掛壁上。
6、地質公園標示碑大彩照及地質公園開園、考察時有關領導人大彩照,懸掛大廳正面壁上。
(二)實物標本及地學圖件陳列廳
1、實物標本
實物標本(用玻璃柜式沿四周排放),包括各個時代的沉積巖標本、巖漿巖標本、變質巖標本、構造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礦物標本,共約110塊(可含部分區(qū)域范圍內的典型標本)。每塊標本均有說明卡片放在標本盒內。
武功山新元古代震旦紀變質巖標本6塊,寒武紀變質巖6塊,泥盆紀沉積巖石標本5塊,石炭紀沉積巖石標本6塊,二疊紀巖石標本4塊、古生物化石標本5塊,三疊紀巖石標本4塊、古生物化石標本5塊,侏羅紀巖石標本5塊、古生物化石標本8塊,白堊紀紫紅色巖石標本3塊。變質核雜巖構造標本18塊。片麻狀花崗巖、花崗偉晶巖、各時代不同類型花崗巖等巖石標本計15—20塊,礦物標本15塊。
2、地學圖件
地學有關圖件(掛四周壁上)加蓋保護透明膜。
①武功山地區(qū)衛(wèi)星照片(1∶10萬);
②區(qū)域地質圖(1∶20萬);
③武功山地質公園地質圖(1∶10萬);
④武功山地質公園環(huán)境地質圖(1∶10萬);
⑤武功山地質公園綜合旅游資源分布圖(1∶5萬);
⑥武功山地質公園總體規(guī)劃圖(1∶5萬);
⑦武功山地質公園基礎建設規(guī)劃圖(1∶10萬);
⑧武功山地質公園游覽路線圖(含交通圖),圖上附小比例尺區(qū)域景區(qū)位置關聯(lián)圖(1∶5萬);
⑨區(qū)域地質歷史演化總表。
(三)地質遺跡景觀展示廳
1、重要地質景觀地質遺跡圖像及說明。圖像150張,用有機玻璃鏡框精制,藝術性地懸掛四周。
2、地質景觀成因模型(放廳中央)。
①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噴溢立體模型;
②新元古代板塊撞碰立體模型;
③加里東期花崗巖漿侵入模型;
④燕山期花崗巖漿侵入模型;
⑤武功山穹狀山成因立體模型。
3、公園所在區(qū)域地學研究的學科文獻及出版物陳列(用玻璃柜式,放四周景觀圖像之下,盡力收集原件)。
4、其它旅游資源圖像資料(生態(tài)、人文、歷史、文化彩照30—40張,與地質遺跡照片搭配藝術性懸掛)。
(四)地質遺跡多媒體影像放映廳
1、地質遺跡多媒體影像放映廳是一個地學知識科普科教中心,也是一個地質公園專業(yè)導游中心。武功山國家地質公園專題片光盤進行反復播放。
含以下6項內容:
①地質公園區(qū)域內的宏觀環(huán)境圖像資料及說明;
②地質公園內主要地質景觀的圖像及影像資料及說明;
③三維動畫演示:新元古代裂谷構造環(huán)境及海底火山噴發(fā),新元古代板塊碰撞造山過程,加里東期、燕山期花崗巖漿侵入地殼淺部過程;
④用模擬的動畫表現(xiàn)公園所在區(qū)域的地質演化歷史(從前震旦紀直至第四紀,顯示每個地質時代的古生物地理古構造環(huán)境及變遷);
⑤地質公園的地學發(fā)現(xiàn)史、研究史及主要研究成果的圖像記錄;
⑥地質公園的保護、建設與發(fā)展影像資料。
2、用1/5萬地形圖資料制作武功山電子模型沙盤,標示主要地質遺跡景觀點的具體位置及各稱。可在地質公園專題片光盤放映之前播放。
(五)地質公園地學研究室
實際上是從事武功山地學研究的辦公室。室內也應懸掛武功山的一些有關基礎地質圖件。
(六)地學知識咨詢室(兼地學導游培訓中心會議室)
室內懸掛地質公園導游圖,地質公園綜合情況介紹,有關圖文資料欄,專業(yè)知識咨詢電腦問答多媒體光盤,游客咨詢什么就在光盤上點什么,在電腦上可立刻顯示。即半自動至自動化的專業(yè)知識及導游咨詢光盤電腦。
四、地質博物館建設預期效果
武功山地質博物館示意圖